
四川廣漢三星堆的發(fā)現(xiàn)、發(fā)掘和研究,為璀璨的中華文明增添了一抹神奇壯美的色彩。作家李姍姍扎根這片家鄉(xiāng)沃土創(chuàng)作的童話《器成千年》(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),以一團泥巴跨越時空的“成器”之旅,展現(xiàn)三星堆的文化魅力,折射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豐富多彩。
《器成千年》是一部以三星堆文化和考古發(fā)現(xiàn)為主題的長篇童話,與文化普及類少兒讀物相比,該書另辟蹊徑,在中華文明大背景下講述故事,以童話寫文化。作者大膽地用童心想象,跨越三千年歷史長河,生動書寫三星堆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把神秘的古蜀國與神奇的想象結合起來,用美麗童話講述神秘文物的故事,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動起來。
《器成千年》以童話人物奇遇關聯(lián)三星堆文化,將有關歷史和考古知識巧妙融匯在充滿童真童趣的故事中。如對古蜀文明中青銅器制造方法“范鑄法”的描寫,對當代考古工作者運用科學技術提取古代象牙的描述等,讓小讀者對三星堆文物發(fā)掘、保護和修復有更深認識。此外,對考古人員生活日常的描述,也增添了閱讀趣味。
作者充分考慮小讀者的審美訴求和理解能力,泥巴的成器和孩子的成長暗合交融。主人公“堆堆”是一團泥巴,源自古代神話中大禹治水用到的息土。從古蜀國到三星堆,這團有夢想的泥巴展開了一場跨越三千年的“成器之旅”。小讀者只要帶著一顆好奇心,和“堆堆”一起踏上這段旅程,就會不知不覺沉浸到三星堆文化中,并進一步追問:“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、金器、玉器、石器、象牙等文物,為什么那么神秘又與眾不同?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因何綿延?”從而潛移默化地把探索歷史文化的種子埋在小讀者心里。
兒童文學想出好作品,同樣需要作家扎根生活沃土,把生活細節(jié)創(chuàng)造性轉化為童真童趣?!镀鞒汕辍肥怯行坌摹⒂芯次沸牡膶懽?。作者長期扎根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現(xiàn)場,吃在當?shù)亍⒆≡诋數(shù)?,用整整一年時間邊采風邊創(chuàng)作,寫出的作品風格自然就不一樣。在采風過程中,作者敏銳洞察并從兒童視角理解文物保護修復工作,發(fā)現(xiàn)了很多有趣細節(jié),把它們變成了動人的文字。作者曾深有體會地說:“不到三星堆,不知道自己的想象力有多匱乏!”書中主人公“堆堆”這一名字,也正是來自考古人員對三星堆的昵稱。文物修復師使用的刷子有的比手掌寬,有的比筷子還細,就連喝湯用的勺子、改造過的棉簽、無菌繃帶、超聲波潔牙器都成為文物修復工具。這些來自現(xiàn)場的有趣發(fā)現(xiàn),在小讀者看來十分新奇。又因得知考古人員曾在發(fā)掘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過螻蛄、蚯蚓等小動物,于是“螻蛄”“蚯蚓”都被寫進書中,成為主人公“堆堆”在童話奇遇中的朋友。正是因為長期深入生活,作者才能將文化現(xiàn)場轉化為文學表達。
《器成千年》對中華文化的思考、對童年心靈的關注和對崇高精神的追尋,拓展了兒童文學的創(chuàng)作視野。(海 飛)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