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江南無所有,聊贈一枝春?!蓖趸垓U祖籍江西,生于“風物近江南”卻有“最江南”之譽的揚州,更在六朝古都南京生活工作了幾十個春秋,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文化人。他的《江南素描》(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)收錄了103篇散文與隨筆,像顆顆晶瑩剔透的雨花石,折射出作者心中那個五彩斑斕又無所不包的大千世界,讓讀者如同聆聽一位智者的熱忱與專心,收獲良多而不覺其長。
“民以食為天”,從第一輯首篇《忙年》到終結(jié)篇《我與煙酒茶》,書中與“口福”相關(guān)的文字很多。揚州是中國傳統(tǒng)六大菜系的發(fā)祥地之一,慧騏筆下的江南味道,真所謂盡精微、致廣大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《忙年》中王氏家族“延續(xù)了好多年的大菜,所有吃過的人都說好。其實做法挺簡單:把雞蛋先煮熟,而后剝殼,在其嫩嫩的身上劃幾道口子,然后放進先前已燒好的雞里,再煮它一陣,需濃油赤醬,雞的美味全入了蛋里。這個菜我們給它取了個名字,叫‘母子會’,用它作為年夜飯的壓軸戲”;還有一個是《兒時吃食》中的“青菜燒芋子”:“那時的芋子,自身的材質(zhì)好,幾乎不用挑的。買回家,先用冷水泡一泡,待表皮濕軟,找一片碎玻璃輕輕刮一刮;而后洗凈切片,和青菜一道下鍋,放一點水,讓芋子煮爛;然后用鍋鏟將芋子碾成稀糊狀。這樣,青菜與芋子各自的味道便相互糅合,有清香,也有潤稠。用它和著米飯吃,那叫一個‘爽’。爺爺給這道菜取了個頗形象的名字,叫‘推車下坡’,意指入口時輕松而滑溜?!比绱思毮伾鷦拥拿枥L,讓我不禁想起揚州同鄉(xiāng)前輩朱自清的散文。
《江南素描》所寫的不只是江南美味,更多關(guān)注的還是親情、友情、鄉(xiāng)情,以及散發(fā)著人生況味的江南風情與時代印記。作者以飽含濃烈情思的質(zhì)樸文風與犀利筆觸,記錄20世紀中葉以來的社會光影與滄桑之變。《舊物記雜》中的“一根皮帶”,牽出作者少年時期的辛酸回憶:為給爸爸送一根皮帶,他和弟弟沒錢買長途汽車票,清早徒步出揚州城,沿著公交站牌步行,直到天黑才趕到爸爸所在的遠郊小鎮(zhèn)。在《最后的淚珠》《由戴口罩憶及先父二三事》《雪落夜歸人》《題一張舊照》等篇什中,作者不動聲色刻畫了他的父母,飽含許多鮮活的細節(jié)與閃光的哲思。
風聲雨聲讀書聲,家事國事天下事。《江南素描》是作者行走在大江南北的寫生簿,也是這位詩人和散文家感悟人生與歲月的“取景框”。(馮亦同)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