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山西是一片葉,生長在祖國的北中部,西傍黃河,東依太行。這片表里山河的脈落間,農(nóng)耕與游牧文明并蒂雙生,開枝散葉,寫就了數(shù)千年的華夏傳奇。這葉脈令本土歷史璀璨,更沿著不同方向展示著它的張力,外延到山西版圖以外的四面八方。于是有了遠古人煙的黃河文明,愚公移山的太行精神,大槐樹移民的根祖情懷,縱貫南北的萬里茶道,黑神話悟空的山西古建,萬家燈火的晉煤外運,黃河、長城、太行山之“三大板塊”的山西文旅……
《文明葉脈》就是以這樣的脈落展開對山西的廣泛品讀與深度思考。它以最原生態(tài)的智慧梳理,對山西大地上的前世今生、雕刻在表里山河的風云際會以及潛滋暗長于繁茂根系的山西力量,做了高度整合與書寫,為讀者呈現(xiàn)出一個底蘊深厚又開放進取的本色山西。沿著文脈走筆山西,是該書的立意與思路,也是該書要呈現(xiàn)的內(nèi)容和深意。沒有對山西的深度熱愛與了解,沒有對山西??M于懷的捕捉與審視,寫不出這一片筋絡(luò)復雜、極具張力的山西葉脈。山西省作家協(xié)會主席李駿虎先生以獨特視角與領(lǐng)悟,為我們展示出一個正值盛年的魅力山西,也為閱讀此書的作者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閱讀山西、理解山西的全新方式:以文學的筆法解讀地域、人文、歷史,為當代山西文旅的守正與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打開全新的視野。
書名全稱為《文明葉脈——中華文化版圖中的山西》。全書以“文明葉脈”“人文精神”“表里山河”“錦繡龍城”“赤子之心”“東西南北”“夢回天府”7個部分展開宏大的布局與入微的講述,涵蓋了作者在山西任職、赴成都掛職、各地游歷又重返山西期間,對山西的感性認識與理性分析,讓讀者清晰地看到山西的骨骼、血肉與魂魄。只有走出過山西、讀過山西以外的山西人,才能解開我們身在山西、心在謎局的困惑。通過這本書,我們對山西的模糊認識、矛盾情感豁然開朗。
該書用質(zhì)樸的情感和平實的語言講述山西,用史說話,理性思考。這種娓娓到來的方式,能夠講清山西的來時路與去向,卻又不以作者自己的想法左右和影響讀者對山西的理解和評析。就當是拋出一塊做工精致的文化之磚,以引導更多人審視山西、書寫山西吧。
這本書裝幀小巧,以綠色作為封面封底的底色,既呼應(yīng)書名,又展示山西良好生態(tài)和無限的生機。生態(tài)良好,才有祖先刀耕火種,才有今人守家在地,才有一代又一代山西人遠足東西南北,輔政為國,詩行九州,經(jīng)商萬里,匯通天下。這本書的魅力,就在于山川河流葳蕤而生的這一片文明葉脈,其蔥郁的、內(nèi)斂的綠意,帶給人深長的遐想與思考。
想要讀懂山西,就從這本《文明葉脈》讀起。推薦人:寧武縣作家協(xié)會主席杜鵑
(責任編輯:梁艷)